什么是生态农业?有何特点?
我们的生活和农业一直是息息相关,密不可分,那么什么是生态农业?生态农业,简称ECO,是一种新型农业。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,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集约经营化管理。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生产体系。
简单来说,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、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,促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,实现经济、生态、社会协调发展。具体来说,生态农业要求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作为理论依据,尊重农业资源差异性,因地制宜地规划、组合、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,实现三个结合。即把粮食生产与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,把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种植与林、牧、副、渔业相结合,把大农业与农村中的二、三产业相结合。那么,生态农业都有哪些特点呢?
(1)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
生态农业建立在大农业基础上,本着“整体、协调、循环、再生”的原则,将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结合,协调发展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,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,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。
(2)生态农业具有多样性
我国幅员辽阔,气候条件差异较大,土地类型各式各样,这就使得农业资源分布不平衡。生态农业尊重地域差异,结合现代科学技术,利用地域特色发展多种生态模式,使得各个地域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以此达到各地区协调发展,共同进步。
(3)生态农业具有高效性
与现代农业单纯追求高效率不同,生态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,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,既降低了农业成本,又提高了生产效益,同时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,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
(4)生态农业具有持续性
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,它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,既可以防治污染,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,又可以增强食品安全性,从而提高经济效益,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。
中国地缘广阔,生态丰富,在充满钢铁和石油的今天,各种生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那么对于农业生态,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科技等手段进行改善吗?回答当然是可以的,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是:按照生态原理结合经济学,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,以传统农业经验为基础,增加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等,可以通过多种类多层次与林、牧、副、渔业等多业态结合,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进行结合,使生态和经济形成良好循环,实现经济、生态完美结合。